生态型校园国内与国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制度文化最早源自于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和文化联在一起形成制度文化的时候,制度原有的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借鉴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以至于大学制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23962度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的品位意义重大。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信仰追求。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制度体系的导向性、激励约束力和人性化.刚才已经谈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讨论中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大家都认为大学文化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大爱,还要以学生、学术为本。也就是说一个学校的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学生文化等等构成了它的校园文化,它体现在有形的校园建筑、校园面貌上,更体现在学术氛围、学生生活、教学水平等很多方面。大学文化、校园文化都是一个正在实践发展中的概念,需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创造实践去丰富它、充实它。从理论上来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具有相对政治组织体制而言的独立性,相对于意识形态而言的自由性,相对于组织与社会自我确认性而言的批判性,相对于重视功利性而言的社会实性创造性和传授知识的超越性,相对社会分工的专门定式而言的包容性。这也是从几个方面来诠释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一些特性。当然也还有很多前辈学者的名言,像关于兼容并包的描述,像对我们的大学之大,究竟有多大,大在什么地方。对这个问题逐渐有一个自己的回答,关于大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还有这么一句话,它说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它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学的发展有赖于大学制度的建设,关于大学的精神建设,在座的各位,尤其是我们一线的教师,负有特殊重要的责任。我们大连大学也正在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崭新的案例,我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共同促进我们大学制度的建设大学制度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对大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如认识上的误区、官本位倾向、功利化和缺乏人性化等方面的剖析,对新时期我国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建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借鉴国外大学制度建设的成果,对我国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制度文化、科研制度文化、人事制度文化和学生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促进了我国大学管理的进一步有序化、规范化和合理化,保证了大学按规律健康发展。但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大学文化的建设。一、我国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1.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三个误区(1)混淆大学制度与大学制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在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常混淆大学制度与大学制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大学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等同于制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其实这是人们在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大学制度是对大学人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的一种规范.大学制度的建构基础是大学理念,大学理念的根基是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维护知识权威的地位是大学的精神传统和历史使命。大学作为社会性的学术组织而有别于其他任何组织,其突出的文化特性决定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因此,大学制度建设应该注重对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维护大学之所以存在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传统;对外协调大学与社会的价值冲突,确保大学的文化地位和独立的批判精神。我国大学制度的建立是突变式的,没有经历欧洲大学那样的渐进历程,大学传统底蕴并不深厚。正如加拿大学者许美德所说:“直到1917年蔡元培再次从欧洲回国以后,大学自治权和学术自由的思想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和大学院里初露端倪……按照他的想法,中国的现代大学应该以德国式的自治权和学术自由作为其组建的根本基础。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思想在他1912年草拟的教育法令中就充分反映了出来。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后,开始按照其教育思想对北大进行改革”,并提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的思想,以及‘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大学理念,体现在制度安排上主要是实行民主管理,其形式为‘教授治校”’。此后,他还组成了“教授评议会”和“各门教授会”,并建立行政会议,主张学术以外的事务采取合议制,通过各种委员会制的建立健全来促进北京大学的管理体制变革,这一系列主张和做法成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开端。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