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课成绩是怎么构成的?为什么要在物理


原标题:高考文化课成绩是怎么构成的?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首选1门?

高考文化课成绩是怎么构成的?为什么要在物理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等级性考试,下同)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高考文化课成绩是怎么构成的?为什么要在物理

其中,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高考文化课成绩是怎么构成的?为什么要在物理

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考生在确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在历史、物理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为再选科目。

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

一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门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理论上组合有12种。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三是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将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序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

测一测你适合哪所院校https://www.wjx.cn/vj/PSma3Jf.aspx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