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选个好学校,欢迎访问www.rule13ltd.com

河海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高考新闻 2023年12月16日 11时12分05秒 未知 admin

近来许多同学都在了解河海大学排名,大学排名能给同学们选择院校提供一个参考,从不同的排名标准,就可以了解不同院校的实力究竟如何,结合自己的分数更好地做出选择。我爱搜学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有关河海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的信息,仅供参考。

河海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2023年,河海大学最新排名:河海大学全国排名第61位,仅次于西南交通大学;江苏省内排行第7名,仅次于南京农业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21名,仅次于西南交通大学。

河海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河海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河海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河海大学怎么样 好不好(5条校友真实评价))

一:河海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河海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河海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60位。

年份 排名 院校 所在地 类型 办学层次
2022 60 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2021 60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2020 58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2. 河海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河海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40位。

年份 排名 院校 所在地 类型 办学层次
2022 40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2021 37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2020 37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3. 河海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QS版)

按Q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河海大学2020年全国排名第74位。

年份 排名 院校 所在地 类型 办学层次
2020 74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4. 河海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河海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64位。

年份 排名 院校 所在地 类型 办学层次
2022 64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2021 76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2020 73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理工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二:河海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3)

在江苏省内高校排名:河海大学排在南京师范大学之上,仅次于南京农业大学,排第7位。

省内排名 院校名称 类型 所在地 级别 性质
6 南京农业大学 农林 江苏 南京市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公办
7 河海大学 理工 江苏 南京市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公办
8 南京师范大学 综合,师范 江苏 南京市 211,保研,双一流 公办
三:河海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3)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河海大学仅次于西南交通大学,排名第21位,排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院校名称 所在地 级别 性质
20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公办
21 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市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公办
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市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公办
四: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2亩。

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等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世界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评A+;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位列位列A-,跻身全国前10%;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学科获评B+,位列全国前20%。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0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42个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71个本科专业。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保障国家水安全为己任,聚焦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南水电开发、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

备案号:蜀ICP备18036469号

联系QQ:邮箱地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