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发展第三阶段介绍

    药学发展第三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50—60年代,在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的同时,生物化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对激素和各种维生案的分离和鉴定,以及对人体氨基酸需要的阐明都对医药和营养学起了重要作用。而且,酶的结晶、中间代谢途径的阐明、生物能量学的发展等生物化学研究成果,使人们在体内活性物质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系列激素(h。mMe)、维生索(仍h血n)、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等,同时也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奠定了基础。特别是60年代开始,p—肾上腺索受体拮抗剂普菜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发生了多起严重药害事件,这些惨剧的发生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发展。美国在50年代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制度,当时主要是收集氯霉索引起的血液系统ADR.1962年发生“反应停”事件后,促使美国国会规定所有药品的ADR必须报告FDA。1962年DavidF.Bwrkholder在Kentucky大学医疗中心创建了药物情报中心,1964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SHP)规定药学部门需建立情报服务中心,并计划建立情报中心网络和开展药物情报培训了作。